跨云组网实战:CNI插件在混合云环境中的五种部署方案对比
65
0
0
0
CNI插件的基因选择
方案1:Calico的BGP路由反射器模式
方案2:Cilium的VXLAN隧道方案
避坑血泪史
性能实测数据对比(3节点跨云测试)
运维监控要点
当你的K8s集群同时跑在AWS、阿里云和本地机房时,VPC之间的网络隔离就像三堵高墙。去年我们给某跨境电商做云迁移时,新加坡节点的Pod访问深圳机房Oracle延迟高达387ms,业务部门差点把运维团队的咖啡机砸了。
CNI插件的基因选择
方案1:Calico的BGP路由反射器模式
- 在每家云厂商的NAT网关后部署route reflector
- 实测跨云Pod通信延迟降低62%(AWS东京→阿里云杭州)
- 但腾讯云的VPC路由表有200条上限,得每周手动清理
方案2:Cilium的VXLAN隧道方案
- 通过Overlay封装实现二层打通
- 性能损耗23%但支持NetworkPolicy级微分段
- 金融客户特别喜欢这个,因为能满足等保2.0要求
避坑血泪史
某次我们在Azure中国版部署Flannel,发现其UDPMode在25G网卡下会引发checksum错误。最终定位到是世纪互联机房的老旧交换机和flannel不兼容,改用VXLAN后端后才正常。
性能实测数据对比(3节点跨云测试)
方案 | 吞吐量(Gbps) | TCP_RTT(ms) | CPU占用 |
---|---|---|---|
Calico-BGP | 9.8 | 28 | 15% |
Cilium | 7.2 | 41 | 22% |
Flannel | 5.4 | 63 | 18% |
运维监控要点
- 每天检查跨云路由表的收敛状态
- 在Grafana监控如下指标:
felix_resyncs_total
bgp_session_state
- 设置Prometheus告警规则:
- alert: CrossCloudBGPFlapping expr: changes(bgp_session_state[1m]) > 3